4月20日至22日,笫33期新疆企业管理干部培训班一行40人赴山东寿光市,参观第十三届菜博会,同时重点考察了寿光市以蔬菜为龙头的农业产业化发展方面的经验和寿光新农村建设,了解了蔬菜大棚的发展史和现代农业设施的建设情况。考察期间,我们带着问题去观察、思考,虚心学习认真吸取先进经验,开阔了视野,增长了见识,学到了经验,看到了差距,受到了触动,增强了信心,明确了方向,感受颇多,受益匪浅,感到不虚此行。
一、第十三届中国(寿光)国际蔬菜科技博览会。
蔬菜博览会的主题为“绿色、科技、未来”,菜博会共设1个主展区和13个分展区,主展区总面积35万平方米,设有8个展馆(厅)、6个蔬菜温室大棚、采摘园和蔬菜博物馆。2000多个室内外展位,有国内外3000多家企业,近万名客商云集这里,进行经济技术交流和商贸洽谈。
蔬菜科技博览会展示着当今蔬菜产业发展的最高水平,菜博会已成为全面展示寿光高科技农业的一个窗口,成为中国现代农业高起点合作、高水平嫁接,逐渐融入世界农业大家庭的一个缩影。走进菜博会展厅,就如同走进一个特殊的园林世界,触目皆是景点。菜香如缕,绿荫如盖,叫不出名、没见过面的新奇蔬菜随处可见。即使是黄瓜、辣椒、茄子等“大路”菜,也都以别样的俏脸示人,满目皆是“惊艳”之景。在35万平方米的展区内,果菜飘香,流水潺潺,精品荟萃,绿意盎然,3000多个名优新奇蔬菜组成了上百个景点,形神兼备,意趣天成。凭借菜博会这一平台,农业新技术、新品种、新信息大密度汇集,现在,寿光承接着世界先进蔬菜品种的试种、推广和扩散,政府引导,农民受益,寿光充满了勃勃生机。
二、全力主攻高端农业,加快推进农业转型,始终保持寿光农业领先优势
寿光市提出加快“五大转型”
一是向绿色优质农业转型。始终把农产品质量安全放在首要位置,严格落实属地管理责任,全面加强市镇村三级监管体系建设,实现蔬菜生产、流通、销售各个环节的无缝隙覆盖。同时,加大农产品质量检测力度,大密度开展专项整治行动,确保寿光蔬菜成为全国最安全、最放心的蔬菜。
二是向种苗农业转型。以打造“全国蔬菜种业硅谷”为目标,重点抓好总投资4.5亿元的“国家蔬菜种业创新创业基地”建设,实行自主研发、合作研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蔬菜新品种,获得蔬菜种子进出口经营权,为种苗发展打开国际通道。
三是向园区农业转型。以总投资6.8亿元、占地5万亩的西外环“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区”为带动,大力发展基地型、组织型农业园区,加快建立现代农业服务体系,实现由分散种植向公司化、规模化、集约化转变。
四是向品牌农业转型。全面加大品牌认证、农超对接力度,在家乐福、沃尔玛等大型超市建立直销专柜,靠知名品牌、高端营销实现蔬菜生产的优质优价。
五是向创意农业转型。高水平举办第十三届菜博会,努力打造全国农展第一品牌、创意农业典范榜样。对太阳能光伏大棚、自动化微机管理、无土栽培等现代农业新技术进行宣传,不断提高农业的附加值和竞争力。
三、加快调整市场结构,不断加大市场开拓力度。
积极灵活进行市场结构调整,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先后投资3亿多元对寿光蔬菜批发市场进行了扩建,建成了面积680亩,国内第一家农产品电子拍卖中心和物流配送中心,年交易额30多亿元,成为全国最大的蔬菜集散中心、信息交流中心和价格形成中心。又正在规划建设一处占地1880亩的农产品综合批发市场,进一步整合资源,完善功能,提高市场的辐射带动能力。
在调整技术结构上,始终把加快科技进步作为打造“寿光蔬菜”品牌、提高农业综合效益的根本措施,坚持引进与开发、示范与推广相结合,不断用科技武装蔬菜产业,增强市场竞争力。先后与美国、瑞士、荷兰、以色列等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合作关系,十多家世界知名种业公司在寿光建立了研发基地。寿光还建立了蔬菜高科技示范园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成立了中国农业大学寿光蔬菜研究院,与46家省以上科研单位和院校进行合作,开展蔬菜育种、栽培、植保、设施等新品种、新技术的研发。先后推广了大棚滴灌、臭氧抑菌等300多项国内外新技术、1000多个新品种和立体栽培、无土栽培等30多种种植新模式。
考察时间虽然很紧,但所到之处大手笔规划的城市新貌,加速发展的强劲势头和干事创业的工作作风,给我以强烈的震撼和巨大的启示,整个学习考察的总体印象可以用“快”、“大”、“高”三个字来概括。快,就是经济发展速度快;大,就是企业大、项目大、市场大、气魄大;高,就是发展的起点高、规划建设的水平高、企业的技术含量高。通过学习考察,各个地区多年来形成的许多好的经验和做法值得学习和借鉴,只要解放思想,开拓创新,敢想、敢闯、敢试,敢于争第一,勇于创一流,我们也必将会把技城建设得更加美好。
四、对农业产业化的几点启示:
(一)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提高对发展农业的认识。农业是安民心、安天下的产业。我区以家庭承包责任制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土地分散经营,一家一户与大市场的对接矛盾十分突出,加之对农业研究不够,致使农业发展较慢。发展是硬道理,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学习发展现代农业的宝贵经验,借鉴现代农业的科学模式,用工业的理念发展农业,加快农业结构调整。牢固树立几种意识:一是机遇意识。用敏锐的目光捕捉机遇,用敏捷的反应抢抓机遇,用超常的工作创造机遇,用加倍的努力把机遇变为现实。二是创新意识。创新是发展的动力,要勇于探索,勤于钻研,锐意进取,谋求突破,与时俱进。三是市场经济意识。运用市场经济理论指导工作,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发展经营,促进生产要素的合理流动,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四是品牌意识。品牌是无形资产,大力实施品牌战略,加快产品商标注册,着力提高产品质量,注重名牌实力、名牌形象、名牌认知,积极培育市场认可的名牌。加快建立以技术标准为基础、质量认证为形式、商标管理为手段的发展模式,实现由商品经营向品牌经营转变。五是绿色食品意识。绿色食品是满足市场消费者不断追求食品安全的“绿卡”。充分利用新疆光、热、水、土和口岸优势,加强产地生态环境建设,严格生产操作规程,加强产品质量检测检验,逐步形成新兴的绿色食品产业基地,占领中亚市场。
(二)抓龙头、建基地、带农户,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实行农业产业化经营,是农业逐步走向现代化的有效途径之一,也是带动农业结构调整的重要途径。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关键是培育和壮大龙头企业。一是在发展方向上,要突出市场潜力大、科技含量高、辐射带动能力强,对其实行人力、物力、财力、政策倾斜等重点扶持,包括资金扶持、税收优惠,用地优先、科技投入、信息帮助等多方面,促其上规模、上档次、上水平,发挥其更强的辐射带动能力。二是在经营主体上,鼓励和支持多层次、多形式、多成分的龙头企业发展,以辐射带动能力强弱作为龙头企业的重要标准。三是在经营形式上,采取合同、契约、股份合作及联户、联营等多种模式,使龙头企业与广大农户结成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经济利益共同体。目前,新疆农业企业数量较少,带动能力弱,坚持“谁有能力谁牵头,谁有能力扶持谁”的原则,出台扶持农业龙头企业的具体优惠政策,加强培育,扶持壮大。四在科技创新上,农业龙头企业要加快科技进步,注重科技投入,提高科技含量,提高产品质量,改善经营管理,增强竞争能力,从而形成具有市场开拓能力、资金运作能力、技术创新能力和应对风险能力的法人主体。五是注重基地建设。农产品生产基地是龙头企业的依托,是连结农户的载体,是农业产业化的基础。注重发挥专业村、专业大户的示范带动作用,走“一户带多户,多户带全村,一村连多村,多村成基地”的路子,加强基地的基础设施配套建设,改善生产条件,走品牌加规模的发展之路,完善和创新运作机制,推行投资业主制、运行公司制、科技承包制、连接农户合同制,使龙头企业与农民结成利益共同体,形成专业化、区域化、规模化的生产格局。让农民真正得到实惠。
(三)推进技术创新,为农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必须坚持科技进步,注重技术创新,用科技来支撑农业的发展。一是完善和落实优惠政策,鼓励农业科研人员下乡创办科技园区、经济实体。二是加大新品种、新技术的引进、示范、推广力度,加快科技成果的转化。三是积极与大专院校、农业科研单位联姻,加强合作,借助外力推进技术进步,完善利益机制,把专业技术人员引进来、留得住,从而使技术依托单位变成真正的合作伙伴。四是加强技术培训,普及先进实用技术。在搞好科技下乡活动、举办各种培训班等常规农业技术普及方式的同时,注重利用现代传媒手段,努力提高科技普及的广度、速度和效果。电台、电视台、报刊要开展专题或专栏,适时传播农业技术。五是加快农技人员知识更新,增强服务农业结构调整、发展高效农业的能力。六是拓宽融资渠道,建立多元化的农业科技投入体系,加大科技的投入。
(四)加强服务体系建设,增强农业抗御风险的能力。把农产品生产标准体系、质量检测检验体系的建设放在优先地位,加快发展。分品种建立生产技术规程,用标准化手段促进农产品质量、效益的提高,加快农产品标准化生产示范区建设,建立农产品质量检验检测体系,完善农产品质量、农业生产资料和农业生态环境的安全检测手段,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完善流通体系建设。一是健全中介服务组织,加快农民经纪人队伍建设。采取扶持与引导,加快农村专合组织建设,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把政府的意志变成农民的自觉行为,加强对农民经纪人队伍的教育和管理,提高整体素质,规范交易行为,充分发挥他们在农产品生产流通、信息传递、科技交流、资金等方面的中介作用。二是按照开放、统一、竞争、有序的原则,尽快培育并形成适应市场经济、功能齐全、机制有效、布局合理、交易有序的农产品产地批发市场、零售市场、和农业生产资料等专业市场体系,并加强监管。三是加强对外联系,拓宽销售渠道。积极与外地大型批发市场、农产品超市、流通企业等建立密切的合作关系,促进农产品销售,要利用现代科学技术,探索和发展农产品网上交易方式,积极发展订单农业。
(五)加强对农业结构调整的领导。各级把工作重心真正转移到为调整农业结构提供指导和服务上来,及时协调解决农业结构调整中的遇到的实际困难和问题。从本地实际出发,采用有效措施,尽快完善规划,制定和落实具体政策措施,通过政策引导、信息服务、技术示范等办法,切实加强对调整农业结构的引导。把农业结构调整工作纳入目标管理,加强督查力度,严格考核标准,依据考核结果,实施奖惩,真正把这项工作的好坏作为衡量工作水平的重要尺度之一,作为评定干部政绩和使用干部的重要依据。
万国年